QR Code 掃碼支付大整合,2 大問題成關鍵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7 月 20 日 13:58 | 分類 行動支付 , 電子商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QR Code 掃碼支付大整合,2 大問題成關鍵

電子支付在台灣已被廣泛運用,尤其 QR Code 掃碼使用度高達 87.5%,儘管目前部分業者已有統一規格,但市占率最高的 LINE Pay 和街口支付都未加入;產學界都認為,整合是趨勢,但背後牽涉到 2 大問題仍待解決。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統計資料顯示,截至 2019 年 5 月底,消費者經常使用的前 5 大電子支付品牌為「LINE Pay」、「街口支付」、「Apple Pay」、「Google Pay」與「台灣Pay」。

其中 LINE Pay、街口支付與台灣 Pay 要用 QR Code 掃碼支付,儘管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及聯合信用卡中心於去年已新增支援國內外共通的信用卡掃碼支付規格,台灣 Pay 也可受理金融卡、Visa、MasterCard、JCB、銀聯卡等品牌,但是支付市占率較大的 LINE Pay 與街口支付都尚未加入。

QR Code 掃碼支付因建置成本低廉、具有方便觸及更多小型商家的優勢,加上不受限智慧型手機機種、使用功能多元等深受消費者青睞,使用度高達 87.5%。

然而每家支付業者卻有不同的 QR Code,還得用不同的信用卡綁定才能享有專屬優惠。不僅店家陳列支付標示就占去攤位或是收銀台桌面不小面積,對於消費者來說,也常造成使用上不便與混淆。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資深分析師曾俊洲分析,5G 物聯網時代來臨,整合成統一掃碼規格是未來趨勢;但是這對於支付業者來說,並不想把原本既有的用戶群、用戶資訊分享給其他業者。

另外,光要把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業務等法令整合起來,包括金流的處理,讓不同電支帳戶可資金互轉,再者,資訊的彙整與分流,像是建置跨機構共用平台、清算機制等,都是相當大的工程與挑戰。

國際信用卡組織 Visa 也表示,資訊流的彙整與處理,不能交由某一家銀行或支付業者來做,必須交由國內 2 大精算機構聯徵中心與財金公司合作,但這背後還會涉及到分流成本、掃碼後連結信用卡產生相關手續費等問題。

曾俊洲進一步分析,對銀行業者來說最大的影響是金流的部分。過去各家有自己的 QR Code,連結的帳戶或信用卡也是自家的,但若未來統一規格後,如何讓不同電支帳戶可資金互轉,銀行之間的拆帳問題將會是很大的關鍵。

同時,過去掃碼所產生的相關成本都由各家銀行或業者自行吸收,曾俊洲認為,將來掃碼整合統一規格後,上述處理分流產生相關費用等問題,銀行或業者可能會改向店家收取費用,恐怕會讓店家更不易買單。

支付規格整合將帶來新氣象

其實,國外研究與案例都顯示,掃碼支付統一規格對提升電子支付使用度與刺激消費有很大的關係。根據 2016 年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針對全球 70 個市場進行的電子化支付對經濟成長影響研究(統計 2011 年至 2015 年)指出,擴大電子化支付與經濟成長呈正相關,總計增加 GDP 達 2,960 億美元(約新台幣 9.7 兆元)、刺激民間消費總額年平均成長 0.18 %,以及平均每年創造 260 萬個工作機會。

該研究也對台灣市場分析指出,電子支付使用率提升,可促進 GDP 增加 18.7 億美元(約新台幣 617 億元),刺激民間年平均成長 0.17%,平均每年為台灣創造約 9,980 個工作機會。

舉國外的例子來說,日本至少有 10 種以上的行動支付,其中最廣為使用的包括日本的 LINE、NTT DoCoMo、Mercari,中國阿里巴巴的支付寶與騰訊的微信支付等業者,今年將要統一QR Code 的規格,日本觀光廳也預計,整合後將提高消費者使用便利性,進而刺激外國觀光客在日本消費。

由於財政部及相關主管機關尚未訂定 QR Code 的共同標準,財金公司表示,目前和信用卡組織合作的 EMV 國際通用掃碼,就是希望能提升消費者的體驗與便利度,未來也會陸續跟銀行業者接洽,盼能逐步整合。

財金公司也表示,樂觀看待未來掃碼整合趨勢,「若電子支付與票證機構能夠整合的話,業者們就可以資源互相共享,令人眼花撩亂的行動支付服務,也可以開始邁向整合之路,消費者與店家在使用便利度也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作者:劉姵呈;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